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孙中山利用外资实行开放政策

辛亥革命网 2016-01-06 15:23 来源:张汇滔研究 作者:徐承伦 查看: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开放政策、利用外资兴办实业的政治家。他在《在安徽都督府欢迎会的演说》中做了精辟的解释:什么叫开放政策?“就是让外国人到中国办理工商等事”。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开放政策、利用外资兴办实业的政治家。1912年10月23日《在安徽都督府欢迎会的演说》中做了精辟的解释:什么叫开放政策?“就是让外国人到中国办理工商等事”。“凡是我们中国应兴事业,我们无资本,即借外国资本;我们无人才,即用外国人才;我们方法不好,即用外国方法”。90多年的历史证明,上述思想具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成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说:“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孙中山认为,中国当务之急在振兴实业、发展生产力,并把兴修铁路作为首先着手的切入点,一再宣传要在10年内建设20万里铁路。他同意北上会见,世凯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争取得到,世凯在铁路建设方面的支持。1912年8月24日,孙中山到达北京,在22天时间里,孙中山与袁世凯会谈13次。9月9日,孙中山接受了袁世凯特授全国铁路总办的任命,担负“筹划全国铁路全权”。当时孙中山虽然在北京被推举为中国国民党理事长,却交由宋教仁代理,自己则集中精力于铁路建设。他不仅视察了京张铁路,还到山西进行考察,大力宣传铁路建设的宏伟计划。10月3日回到上海后,他强调“民国成立,万端待理,究以铁路为首要”。并为借外债筑铁路等事宜做各种努力。

  1912年10月18日,孙中山由上海乘联鲸舰沿长江西行往南昌,视察萍矿及皖赣两省铁路状况,先后在南京、安庆、九江、南昌、芜湖等地停留,所到之处受到广大群众热烈欢迎。10月23日下午3时,联鲸舰抵达安庆。孙中山登岸后,受到安徽都督柏文蔚与各界代表的欢迎。孙中山在都督府休息数分钟,即出席安徽各界人士欢迎大会,并登台演说达两小时之久。当晚,离安庆去九江。10月30日由九江到达芜湖,午后,出席各界欢迎会并发表演说。孙中山先生在安庆、芜湖两地的演说,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第一,高度赞扬安徽禁烟与销烟。孙中山在演说中指出:“建设之事可分为两大端,一兴利,二除害。除害之事很多,最要紧的就是禁烟。禁烟事办理最认真者,要算贵省。如贵都督日前焚毁鸦片土,办理亦颇得法。英领事受奸商唆使,带军舰两艘至贵省,无理干涉,卒能和平结果。虽是贵都督外交手段,然亦是我中国政体改革,人民皆有国家观念,不比前清专制,上下隔阂,始能如此。”同时他强调,“贵省禁烟办法,实可为各省模范也。”

  第二,大力宣传他的铁道建设思想和主张。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说:“政治革命已经完成,经济发达尚无头绪。孙中山亲笔勾画的全国铁路建设规划图。(中国)物产非常丰富,而交通不便,因为运输事业尚觉困难,经济发达,实生障碍。故余特以图国民铁道之计划为己任。”“振兴实业,当先以交通为重要,计划交通,当先以铁道为重要”。“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他甚至认为铁道的修建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在交卸临时大总统后,他奔走南北,到处发表演说,向国人宣传他的铁道建设思想和主张。9月,当他接受,世凯的“全国铁路总办”的任命后,表示“舍政事,而只专心致志于铁路之建设”。他在安徽都督府欢迎会的演说中指出:“兴利之事亦很多,最要紧的就是修铁路、开矿产、讲求农业、改良工艺数大端。”

  为什么特别强调铁道建设?除了铁道本身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外,也与解决当时中国最紧迫的财政问题有关。不论是南京的临时政府或北京政府,财政都极为困窘。如何筹划财政收入,解决财政危机,谋求中国富强之道,便成为上下关注的热点。孙中山的铁道建设思想不能不反映这个形势。孙中山说:“富强之道,莫如扩张实行铁道政策。”“今日欲谋富国之策,非扩张铁路不可”。他以欧美为例,向国人算了一笔账:美国铁道投资为180万万,每年铁道收入为15万万,10年便可收回成本,所以修铁道“资本生资最巨”。如中国筑路20万里,资本不过60万万,但每年便可收入6万万(一说8万万)。如德国,每年可收入7万万。因此,铁路是“发展中国财源第一要策”。这事告成,中国虽有一千兆之外债,也不患无力偿还。如中国像美国那样,将铁道扩张至350万里,“可成全球第一强国”,所以“欲言富国,必以此始,亦舍此别无良策也”。“今日我国欲立足于世界,惟有速修铁路”,“民国生死存亡系于此举”。

  兴建铁路,应先以干路为重要。1912年孙中山就精心绘制了一幅中国铁路建设蓝图,计划修筑三条沟通全国的干线;南路,自南海至天山之南;中路,自扬子江口达伊犁;北路,自秦皇岛达蒙古乌梁海。

孙中山是富有远大眼光的政治家,他急切地期望着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但他被迫在海外流亡16年,对中国的复杂国情和社会现状缺乏全面了解。他提出铁路建设的宏伟构想,不完全切合中国的实际情况。1913年3月,正当孙中山以筹办全国铁路全权名义在日本考察时,国内“宋教仁案”爆发,,世凯向革命派和革命群众重举屠刀,铁路计划也被迫搁置下来了。直至1917年底1918年初,孙中山总结经验教训,闭门发愤著书,在《实业计划》(即《建国方略》之二的《物质建设》)中,又重新提出了铁路建设问题。

  第三,提出开放政策,利用外资。孙中山计划在中国修筑20万里铁路,需要资金60万万,如此巨大的款项如何筹措?他主张向外国“借用”,就是引用外国资金、人才、技术,全面实行开放政策。“今日若能修筑铁路,惟有欢迎外债,不能反对外债。若反对外债而欲修铁路,则铁路必无修成之望。鄙人深信外债之不足以祸国,且深信借债修路与中国有百利而无一害”。他明确指出:“凡是我们中国应兴事业,我们无资本,即借外国资本;我们无人才,即用外国人力;我们方法不好,即用外国方法”,全面实行开放政策。他以武器为例说,从前我们用的是弓箭刀枪,“试问现在战争,不用外国枪炮,能胜不能胜”?他主张借用外国人才。倘不借用他国人才,我们中国就要先派10万留学生到各国去留学,至少亦要学10年才能回国,办理建设各种事业。“试问此10万留学生经费,现在能筹不能筹?试问此建设事业等到10年后再办,能等不能等?款既筹不出,又时等不及,我们就要用此开放主义”。他还说,我国古代已实行开放政策,“唐朝最盛时代,外国人派遣数万留学生到中国求学,如意大利、土耳其、波斯、日本等国”都派留学生。那时外国人到中国来,中国人为什么不反对?“因中国文明最盛时期,上下皆明白开放主义有利无弊”。

  当然,利用外资修筑铁路时,要坚持中国的主权。只要“中国有主权,则无论何国之债皆可借”。在坚持中国主权的前提下,孙中山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如兴建铁路,一借资兴办;二华洋合股;三批交外国资本家,定期收回。比较三种办法,他认为第三种办法最好。同时,他强调铁路应属国家。“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务皆归国有,不使私人独享其利”……

  90多年过去了,孙中山的开放思想仍然闪烁着真理之光,对于我们今天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富民强国,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孙中山与安徽的几

    在中国近代史年表上,曾记载着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亲临安庆和芜湖巡...

    了解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