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穿过寒冷的冬季,走向清明。这是一个萌芽的季节,也是一个怀念的季节。在这个特别的季节,由张汇滔研究会的部分人员与蚌埠市作家协会的部分人员组成的祭拜团,来到了位于安庆狮子山公园的张汇滔陵园。
张汇滔陵园落成于2013年,经过蚌埠,安庆等人士十几年的努力建成。张汇滔(1882──1920),字孟介。安徽寿州(县)人。民主革命先驱,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张汇滔在安徽首举义旗,率领淮上起义军于1911年11月4日光复寿州。寿州光复之后,张汇滔任淮上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后任总司令。
1913年10月,张汇滔在日本,首批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并被孙中山委任为中华革命党安徽支部长、中华革命军江北皖北司令长官。民国九年,1920年1月29日,张汇滔被北洋政府派遣刺客暗杀于上海法租界维而蒙路,身中四弹,穴胸洞腹,逝于上海广慈医院,年仅38岁。
孙中山先生闻之,甚为悲痛,著挽联:国魂不死。
安庆的狮子山,现为狮山子公园。座落在安庆市区,繁华的街道上,车流如织,而狮子山则为一闹中取静之地。进园行三,四十米,再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在半山腰处,有一四根柱子形成的牌坊,上书前国防部长迟浩田书:张汇滔陵园。再沿山上行百米,有高约几十米的石碑,上书孙中山先生书:国魂不死。再上行百米,到陵园处,迎面是张汇滔先生的半身石像。年轻而俊雅的面庞,透着庄重与刚毅。石像身后是张汇滔先生的墓地。墓地正好建在狮子山顶上,墓前有一石碑,高约一米,上书:张汇滔之墓,石碑左右有二石狮把守。
正是草木萌芽的季节。我们一行二十多人。从蚌埠从发,先是去张汇滔先生的家乡寿县,转道安庆狮子山,凭吊张汇滔先生。
狮子山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原始公园。绿色植被丰盛,把整座山装扮得生机勃勃。香樟树,楮树,水杉,榆树,以及各种不知名的树,昂首迎接着和风丽日。还有各种小草。这里是植物的乐园。张汇滔先驱安息在这里,与自然而为伴,与花草树木为伴,与日月为伴,是对他灵魂的慰藉。
张家宁先生是张汇滔之孙,是蚌埠市知名的民主人士。近二十年来,为了让张汇滔先生的事迹与爱国精神发扬光大,做了许许多多的工作。他跑遍安庆,寿县,合肥,蚌埠的各个角落。无数次地去北京,甚至于身无分名,靠讨饭才回到家。在此之前,我对于张汇滔的了解,仅限于书本中:民族先驱,孙中山的助手,为历史发展与革命事业奉献生命的勇士。但是现在,我更感动于,张家宁先生为了让张汇滔英勇事迹发扬光大,而做出的普通而不平凡的事迹。
由张汇滔指挥的蚌埠小南山阻击战。史称:史称“蚌埠小南山战役” ,在2001年10月,经蚌埠市政协张家宁等委员提案建议,淮上军纪念碑得以重建后,成功申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在小南山西南角下辟建淮上军壁画廊对外开放。现已被批准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张汇滔的家乡寿县西乡涧沟集张大郢孜村,镇长与村领导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宽大而整洁的村部,村领导说出了下一步规划,欲在村委会附近划几佰亩地建立张汇滔故居。
今年的三月,是一个有意义的季节,它让我记住了一位民主先驱。踏着他的足迹,我追寻着先辈跳动的脉博。呼吸着今天自由的风,我依然能嗅到追寻自由之路的血腥味。历史的发展是由人民推动的,但更大成度上取决于英雄。张汇滔做为革命的先驱,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和平,民主的政权所做的贡献,永远是一座丰碑。这座丰碑并不因时光流逝而暗然失色。他争取和平,民主与自由的精神,将穿越时空,成为巍峨的丰碑。